热门公告:
  • 重庆精恒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新版上线!  
精恒天下路 躬俯筑宏图
Jing heng world road bow build grand
18223232788(许经理)
18375720600(肖经理)
17784253273(付经理)
护栏知识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护栏资讯 > 护栏知识

及时消除交通设施波形护栏危险因素比追责更重要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7/8/24 13:11:27 阅读:次 【字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公路两边或中间有保护带的板子,那就是波形护栏。那高速公路为什么要安装护栏板?波形护栏板的防护作用真的有那么大的效果吗?

波形护栏

波形护栏板对人们的驾驶带来非常大的安全:

1. 波形护栏板安装在道路中间,当车辆发生失控可以有效的防止失控车辆跑到对面车道发生二次碰撞

2. 波形护栏板是半钢型防护设施,韧性非常好,当车辆撞击后,可以进行圆滑的国度,迫使车辆驶回正常的线路。

3. 可以减缓撞击给司机带来的伤害,国标护栏板韧性好、不易折断,当受到撞击时,可以通过波形护栏板的变形迫使车辆停止,缓冲力非常好,减轻事故造成的威海

4. 波形护栏板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优点,可以让司机看清道路边缘线,而且护栏板在夜间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在灯光的照耀下让司机极易辨明道路的走向。

高速公路安装护栏板就行,但为什么指定需要波形护栏板呢?

由于波形护栏是半钢性护栏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以波纹状钢护栏板相互拼接并由立柱支撑的连续结构。是利用土基、立柱、横梁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并迫使失控车辆改变方向,回复到正常的行驶方向,防止车辆冲出路外。

从此看来,在高速公路安装波形护栏板是很有必要的,对发挥高速公路的效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导语:秦岭隧道事故已过去数天,有关事故原因的分析与争论颇多。近期,《汽车与安全》杂志刊载了交通安全专家、3M中国首席交通安全教育与政策联络官官阳撰写的《交通安全应该从调查事故中受益》。官阳在文中指出,当前大家最应当关注的是如何调查出事故的真正原因,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而不仅仅是事故责任的归属问题。

找出原因并尽早对症整改是关键

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尽快调查事故发生时的道路条件和交通控制状况,调查驾驶人出现错误的原因,调查造成事故严重后果的原因,并尽早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方法。

那种认为道路设计只要符合规范就不用再进行研判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道路环境一直在变化,把十几年前的规范和设计条件照搬到现在,忽视现有的人、车、路等各方面条件,是不科学的。同样,拿过去的规范缺陷检讨现在的事故原因,目的也应该是改善安全状况,而不是追究设计责任。

消除危险因素比责任追究更重要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很多认识都需要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1965年以前,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安装了大量端头未做处理的波形护栏,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后,美国用了十年时间逐步认清这种设置的危害,又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才逐步整改了其中的大部分。

机动车广泛进入中国社会不到20年,我们的认识提升同样需要过程。我们需要的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而不是追究个体认识不足的责任。就像交通安全管理,指望驾驶人不犯错误、持续地高度集中精力,这都是错误的思想。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避免驾驶人犯错误,尽量降低其犯错误后的伤害程度,这是全体交通从业者的职业责任与良心。

改善道路安全应综合施策

在交通安全对策研究领域,有一个经典的模型——“哈顿矩阵”,威廉哈顿先生在担任美国第一任道路与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局局长时首创了这个矩阵,他指出,交通事故的结果与诱因之间具有广泛而复杂的联系,不是简单追责哪个方面就可以改善道路安全条件的。

以8·10秦岭隧道事故为例,事故造成36人死亡、13人受伤的严重后果。纵观事故发生过程,其中有很多环节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比如,司机即使疲劳,也不一定就导致车辆失控;车辆失控并不一定就会撞墙;撞墙也不一定就会死人。我们可以用哈顿矩阵的思路来具体排列一下其中主要的直接环节和间接环节,去看看总体有多少个因素需要去探究,其中又有多少个因素可以努力改善。

当我们把这起事故的哈顿矩阵画出来后就能发现,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在驾驶人出现错误时降低事故带来的伤害。所以,8·10秦岭隧道事故中车辆失控并不是导致如此严重伤害结果的必然原因。

消除危险因素应从现在开始

回归到具体做法上,消除危险因素应从第一时间着手,从每一个环节着手。例如,如何在事故路段进行交通控制、避免二次事故,是现阶段消除危险因素的具体做法。事故发生后,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美国华裔资深交通工程师梁康之先生针对事故路段设置临时交通控制措施提出了建议。

梁康之先生建议关闭秦岭一号隧道发光牌,调整动态信息版,强调限制速度和保持车距。关闭第二、三路灯,改为渐变线的临时灯,避免因为这些路灯连线走势与行车道边线不符而引发驾驶人对行车道和隧道位置的误判。同时把休息区出口位置的禁止随意停车警告标志去掉,改为在隧道内安装,避免信息过载影响驾驶人判断。

对于路段上的处理,如图二所示,如果休息区出口观察西侧的视距充分,向上游可以看到150米,就采取简单隔离措施,控制出口段和向东的渐变段。

使用右车道,禁止换道。

如果休息区出口向西的方向视距不足,如图三所示,就要在出口的上游实施渐变隔离,让休息区出口车辆只使用一条车道直接进入隧道。避免主路上驶来的车辆与驶离休息区的车辆因速度不同而发生交织冲突,引发快速行驶的车辆冒险超车。

这些做法,其实也印证了笔者想要表达的观点,一切以生命安全为出发点,及时消除危险因素比追责更重要。我们在灾难事件面前,应展现出科学严谨的态度,挖掘导致重大交通事故伤害的各种因素和原因,并调动相关部门修正错误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还原事故本身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建设更为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